2010/04/18

2009年英國博物館事件與展覽回顧


Miroslaw Balka2009年的作品 How it is在泰德現代美術館
Turbine Hall製作了一個鋼骨造型的黑盒子。Credit: Tate Modern


2009年英國博物館事件與展覽回顧

英國博物館界的2009年在經濟衰退的夾縫中展開,受到政府補助緊縮影響,不僅大英博物館的增建計畫擱淺,泰德現代美術館的新館也延遲動工。雖然不景氣影響各展館的預算趨於保守,但英國下半年的展覽逐漸走出頹勢,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Anthony Gormley)的藝術計畫「One & Other」熱鬧上演了三個多月,而Anish Kapoor的展覽讓人眼睛一亮,藝評一致好評,使許多認為當代藝術不易親近的觀眾大為改觀。


當代藝術趨勢剖析


大英博物館跟泰德現代美術館兩大展館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英國藝文界的發展,泰德現代美術館近幾年因為大量購置館藏,加上展覽空間無法負荷不斷增加的參觀人潮,因此一直在籌備由建築團隊Herzog & de Meuron設計的新館建設案。新館原訂與倫敦奧運同年開幕,但受到不景氣影響,募款不順,加上政府補助緊縮,新館只好延後動工,可能趕不上2012年開館。英國政府的文化預算調度失誤,也影響大英博物館及英國國家電影資料館的增建計畫喊停,必須重新調配預算及縮小計畫規模後重新再議。


90年代以後在英國引領風騷的團體YBAs(Young British Artists)一向以話題性十足的概念藝術聞名,在去年一片不景氣中,YBAs的明星藝術家達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與崔西‧艾明(Tracey Emin)不約而同地反璞歸真,重拾畫筆作畫。艾明去年中在White Cube藝廊中展出繪畫與素描作品,強調繪畫原始的線性簡單感。而曾以鑽石骷髏頭與動物標本為作品的赫斯特也在去年首度舉辦畫展《Nothing Matters》,但藝評普遍認為赫斯特的畫展頗無聊,而且畫風和培根(Francis Bacon)相似,但又沒有走出培根的格局。


赫斯特和艾明擅長利用話題炒高作品在藝術市場的價值,泰德現代美術館的《Pop Life:Art in a Material World》展覽即在探討藝術與商品的關係,從安迪‧沃荷、Jeff Koons、Richard Prince、Keith Haring等普普藝術家與市場的關係,一直討論到YBAs中的赫斯特與艾明,以及當代正紅的村上隆等藝術家讓藝術與商品的界線越來越模糊。 Richard Prince在這個展覽中展出他翻拍《Playboy》雜誌中布魯克‧雪德斯十歲時的裸照而觸犯英國的猥褻法引起媒體注目,最後英國警方要求泰德換掉這幅爭議性的作品才能續展。


然而並非所有藝術家都在意作品的市場價值,英國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Anthony Gormley)更重視藝術與人之間的關係。倫敦著名景點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中的第四個雕像基柱開放給藝術家創作公共藝術或藝術計畫,而2009年7月到10月即由葛姆雷的計畫「One & Other」雀屏中選。不同於過去藝術家創作靜態的作品安置在第四根基柱上,葛姆雷開放徵選倫敦人成為活體雕塑,每個參加者可以獲得一小時,在這個柱子上做任何他們想讓觀眾看到的的事。這個計畫持續了一百天,每個小時都有一個人站在基柱上體驗參與且成為一個藝術作品的經驗,一百天共有兩千四百個人參與,是第四根基柱委任藝術創作以來最多人參與,也最受矚目的計畫。


泰德現代美術館的渦輪廳(Turbine Hall)下半年委任的創作《How It Is》同樣也利用簡單的裝置吸引大量的參觀者參與同樂。波蘭藝術家Miroslaw Balka在這個大廳內製作了一個大型的鋼骨結構,結構的外部呼應渦輪廳的長方形結構,既像雕塑、又似建築,內部卻是一個黑盒子,裡面什麼都沒有,只有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而這個裝置卻利用觀眾的好奇心,吸引大家都想走入這個黑盒子,實際感受處於全然的黑暗中將有怎樣的感官經驗。


同樣兼具藝術性與娛樂性的展覽是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 RAA)為印度裔的英國藝術家Anish Kapoor舉行的大型個展。這是RAA首度為在世的藝術家舉辦的個展,除了展出Kapoor早期覆蓋著鮮豔顏料粉末、造型簡單的雕塑外,還有大人、小孩都非常喜愛的哈哈鏡雕塑,展場中不時可以看到參觀者站在彎曲的鏡面前與鏡子裡奇異的影像互動。而Kapoor創作的《Shooting into the Corner》更是展場焦點,這是一座每隔二十分鐘就向牆壁射出紅色塊狀蠟泥砲彈的加農砲,因為參觀者太多,得排隊才能看到加農砲的砲彈發射。


Anish Kapoor的展覽利用大型的雕塑來打破美術館既有的空間,例如《Shooting into the Corner》跨越兩間展間,加農砲從所在的展間對著門向另一間展間發射紅色的蠟油砲彈。另一個同樣以蠟泥為材質的作品《Svayambh》也打破美術館的展間隔間,利用軌道將巨大的蠟泥運送穿越好幾間展間,而軌道周圍則留下紅色蠟泥滴落堆疊的痕跡。Kapoor利用大型雕塑與參觀者互動,破除美術館與作品的界線,也拉近觀眾與作品的距離,讓參觀者體驗當代藝術中的趣味與美感。


英國古典美術重鎮的國家藝廊在2009年也首創並置當代與古典作品對照展覽,美國藝術家Ed and Nancy Kienholz利用栩栩如真的雕塑在藝廊內重現阿姆斯特丹紅燈區的狀況,而國家藝廊則將這件當代裝置與該館館藏荷蘭大師所繪製的紅燈區相關作品並置,觀看起來別具趣味。2009年雖是經濟衰退、勒緊褲袋的一年,但英國博物館卻透過與觀眾互動性高且勇於打破藩籬的作品,讓觀眾在藝術欣賞上有創新且豐樂的一年。

文/劉郁青

(原刊於EMNEWS 博聞電子報第 02 期 )